4月11日,在乐港路两侧,覆膜机、播种机隆隆作响往来穿梭,工人们正在田间躬身忙碌,一颗颗丹参幼苗“安家”在土壤里,在春风中展露着生机,沿路两侧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我们家中草药面积共700余亩,其中包括丹参300亩、柴胡230亩、太子参170亩,生长周期为1-2年。去年11月份栽种的丹参和柴胡长势喜人,按照这个生长趋势,差不多今年年底就能收割,丹参预计平均每亩产能2500斤,亩均收入6000元;柴胡预计平均每亩产能200斤,亩均收入8000元。”药农李永柱介绍说。
乐港路是贯通海港区的一条干线公路,绵长18公里。为了将这条干线公路打造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景”的生态廊道和景观大道,海港区突破传统景观绿化思维定势,勇于创新,从本地气候、水土特点出发,将丹参、柴胡、太子参、黄芪等中草药植物用于生态绿化工程中,因地制宜连片种植,形成了主导方向明确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带,在满足绿化美化需要的同时,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让绿化带变成农民的“致富带”。
据悉,乐港路沿线中草药种植面积共1300亩,年产中药材2000吨,年产值达到1200余万元,净利润约40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名劳动力每年增收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