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唐山市委改革办组织开展的唐山市“十大改革创新经验”、“优秀改革创新经验”评选结果出炉,海港区“聚焦优质均衡 打通农村学生进城的绿色通道”典型案例获评“优秀改革创新经验”。
聚焦优质均衡 打通农村学生进城就读的绿色通道
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动员宣传力度。海港区深入落实“人头对人头”工作机制,层层包联,切实做好教师、家长、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家长发放征求意愿书1600余份,使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普遍认同。
二是组织学生观摩,吸引学生进城就读。为使学生及家长深切感受到教育红利,积极主动选择城区学校就读,组织农村学生及家长到第七中学观摩,亲身体验了定制公交车接送及新学校的教育环境,获得学生及家长对新学校的充分认可,极大地浓郁了推进氛围。
三是开通“一路绿灯”政策。农村户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需买房、租房,实施零门槛、无条件进城就读,自主选择有学额的学校就读。
四是建好学校等学生。建设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学位2880个。其中,海港第七中学已于2023年2月正式使用,海港第六中学已于2023年9月开学投入使用。
五是备好住处等学生。一方面为四至六年级及初中学生提供住宿(第七中学),保障后勤服务质量,配足保育人员、宿管人员、保健医等,消除家长顾虑。另一方面,为一至三年级学生家庭提供廉租房,可拎包入住。目前,有一家入住廉租房。
六是开通免费定制公交车。为满足学生及家长多元化需求,开通了8辆定制公交车免费接送学生,解决家长接送难题。目前,乘坐学生297人。
七是做好困境学生帮扶工作。积极对接区内企业,共筹集善款11万元,对海港第七中学的农村低保家庭、突发严重困难家庭、特困供养家庭、烈士子女家庭等28名特殊学生群体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解决住宿学生的用餐等问题。
主要成效
海港区从2022年12月13日起,启动实施优质教育惠民工程,分批次安排农村学生进城就读。截至2023年9月1日开学,海港区农村3所初中、14所小学及1所9年一贯制学校全部得到整合,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农村学生全部进城就读。
海港第七中学建有各类实验室及音、美、舞蹈、书法教室,配备727平方米图书阅览室及自助借还一体机,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建有多功能厅760平方米、400米塑胶跑道及人造草坪足球场、高标准塑胶篮球场、排球场,满足学校教学活动需求;建设2331平方米食堂,保障学生吃得健康、安全;组建了书画、音乐、剪纸、书法、竞技、舞蹈、朗诵等13类特色社团,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塑造形象的舞台。2023年中考,海港农村学生成绩进一步提升,第七中学34名学生考入海港高级中学,超过历年王滩镇片区考入海港高级中学的人数。
经验启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加强政策引导,一路绿灯、零门槛进城就读等教育惠民政策是保障农村学生教育权利的坚实基础;统筹协调农村学生进城就读工作,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扩大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农村教师安置、狠抓教学质量提升,是农村学生进城就读的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