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我区始终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基本取向,咬定“精准”二字,定向“喷灌”、定点“滴灌”,拓展扶贫思路,创新扶贫机制,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策”,下足“绣花”功夫,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海港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目前,我区建档立卡87户、135人已全部实现脱贫,为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
2018年对于姚圈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姚明来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这一年,他告别了居住多年濒临倒塌的破旧危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十三五”以来,像姚明来这样住房条件改善的建档立卡户不在少数,我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体多为孤寡残障人员,困扰脱贫的主要结症是住房问题,占整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50%,根据实际情况,我区积极破解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难题,根据不同情况因户施策,全面改善贫困群众住房条件,目前,全区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问题都逐一得到了解决。
在让贫困群众能够住上“好房子”的同时,如何寻找好的产业,让他们真正过上“好日子”,我区也在不断探索,为打破当地脱贫户奔小康的发展瓶颈,增强“造血”后劲,我区坚持因户施策,以发展特色养殖等“短平快”产业为主,着力提升脱贫户自我发展能力和收入水平。
王各庄的陈少山一家就是发展特色养殖的受益者,2018年,在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购买了5只羊,开始了养殖之路,村里还积极让其在家的儿子培训学习掌握了科学养羊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养羊规模已达80余只。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因人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方案,帮助脱贫户增强“造血”功能。对有劳动能力、能够正常工作的,在区、镇协调下统筹安排就业或开发公益岗位。对有创业意愿的,组织参加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以“扶志扶智”为导向,引导贫困人口自主就业创业。
贫困户状况千差万别。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于是,从教育扶贫到健康扶贫,从住房安全到兜底保障,聚焦“精准”二字,下足“绣花”功夫,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成为我区兑现扶贫承诺的温暖实践。同时,我区未雨绸缪,在建立防贫机制上下功夫,坚持脱防结合,针对易致贫风险开展帮扶救助,探索新路径,购买防贫保险,目前,已有10户19人受益,共计赔付保险金16万余元。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并有效拓展,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